杭州商标注册一直是被众多餐饮人忽视的问题,很多人往往等到出现了问题才想起来。尤其是现在网红食品那么多。很多配方的研发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创立了一个了不起的品牌,在开店的喜庆之余,发现自己的品牌配方被无数商家盗用。最后才知道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轻创企易小编讲讲:餐饮公司应该如何注册杭州商标。
此外,很多人注册餐饮杭州商标的时候,只是注册其所涉及的单一类别,这个做法是欠考虑的,会留下很多隐患。正确的做法是要纵向和横向全方位注册,不仅对相近商标进行注册,也对相近行业甚至所有行业进行注册。下面就来说说,关于餐饮商标申请的必知事项。
如:娃哈哈对商标的注册不仅包括了娃哈哈,还有娃哈娃、哈哈娃,哈娃哈等等,光是防伪注册就有70多种,确保了品牌保护的万无一失。
及时注册最经典的案例当属“喜茶”,喜茶的前身其实叫“皇茶”,随着“皇茶”的大火,大街上各种带着前缀的“XX皇茶”的店铺如雨后春笋,导致皇茶的商标也不能使用,最后也不得不高价购买“喜茶”的商标。
又如安徽采蝶轩蛋糕,由于品牌名被广东一家公司提前抢注,品牌开始打无效、侵权的官司。同时采蝶轩老板称,不信不能做大另外一个品牌。后来他们重新做了一个新品牌,基本只用了半年时间, 消费者一说巴莉甜甜,就知道这就是原来的采蝶轩。
对此,老板们一定要注意:
①商标申请需要一年的周期。9个月初审期+3个月公告期,一个品牌、一个商标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要一年才能拿到商标证。
②提前做好查询工作。一个商标不一定要等拿到证书才有效,可以提前做好查询工作,避免出现品牌火到大江南北但是商标却拿不到的情况,因为不能证明这个是你的,导致大家随便用。
③双品牌运营。未来可以做一个新品牌,让消费者知道这两个其实是同一家。
④借势知名品牌。像加多宝那样,它一开始是大家完全不知道的品牌,但通过和“王老吉”结合,一下子成为大家熟知的品牌。
跨类别注册如: 29类食品类, 30类调味品、糕点类,31类水果、蔬菜类,32类饮料类, 33类酒类,40类食品加工类, 43类餐馆、饭店类,44类营养与饮食指导类。
通过跨类别进行注册,就不会在其他相关的类别出现同名的品牌,品牌在进行延伸时也不会出现法律上的麻烦。
不少商家朋友以为自己不会涉及到别的类别,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全方面跨类别保护”才是王道。
跨行业注册涉及“互联网”行业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能涉及互联网,那么你的品牌就必须要在互联网行业进行商标注册。
如: 9类计算机软件、程序类,35类公司经营、广告、连锁类, 42类计算机软件相关服务类。
涉及“运输”行业
餐饮食品,你需要送给客户;或者提供的食物半成品,你需要送给饭店,那么这时候就会涉及到39类的运输、包装、冷藏等等。
如:390048-运输、390086-商品打包、390028-货物贮存、390043-冷冻食品柜出租、390020-包裹投递。
近似注册对于那些与你的商标名称相近似的,也要考虑注册。
一般大型的企业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商标保护,都会对相近的商标先自己注册一番,以免日后碰上不必要的麻烦。
跨国注册商标保护是有区域性的,商标想要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得到保护,你就必须去该国家或地区注册商标。
比如你有一个商品要经过加拿大进入美国,只在美国注册不行,你还得把可能涉及的国家都注册一遍,一是减少通关费用、节省时间,二是保护自己的商品不会被当地起诉。
商标跨国注册有3条渠道:
1.单一国家指定注册;
2.欧盟商标保护欧盟成员国;
3.马德里指定保护。
对于《马德里协定》缔约国的企业或个人到该协定缔约国进行商标注册,可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到非《马德里协定》缔约国进行商标注册,一般采用"逐一国家注册"的方式,必须对每一个国家逐一进行注册。
副品牌注册一个企业可能有多个品牌,即一个主品牌、若干个副品牌。对于实施了副品牌战略的企业,有必要对各副品牌名称进行注册。
比如百胜集团下面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副品牌,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申请保护。
包装风格保护对独特的产品包装风格,要申请专利保护。专利又分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专利:涉及到产品的组份、工艺方法等,需要通过发明专利来保护。
外观专利:品牌发展初期,更多的是需要考虑怎么保护自己,而且要采取直接保护的方式。产品直接展现给大众的外包装一定要报外观专利,这是最容易被模仿的。
实用新型专利:这是中国专有的专利保护,又称小发明或小专利,是指依法应授予专利权的实用新型。实用新型通常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形象注册形象物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如海尔的海尔兄弟、QQ的企鹅、麦当劳叔叔、肯德基上校等等,这些形象的使用成为品牌识别的标志之一,对其进行注册保护,可以维护品牌识别的完整性。
结语
每个餐饮人都必须具备商标意识,特别是对于餐饮初创者来说,在创业初期建立好商标保护的壁垒至关重要,如果等到餐厅的生意做大之后才想起品牌保护,那就为时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