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财税资讯>正文

中关村之父: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企业史人物 川人春光

1980年10月,中国最顶尖的核聚变专家、46岁的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光第三次从美国考察回来,萌生了在中国建立“硅谷”的愿望。他给上级写的报告中说“美国高速发展的原因是技术转化为产品特别快,科学家、工程师有一种强烈的创业精神,急于把自己的发明、专有技术和知识变成产品,自己去借钱,合股开工厂。”他比对了中关村和美国硅谷的环境条件,建议国家在中关村建“硅谷”,并愿意把自己作为试验品投进去。

中关村之父: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北京市科协认可了他的想法,借给他200元钱,同意他开帐户,在美国硅谷传奇鼓舞下,陈春光在中关村一小仓库的一角,办起了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引起了中科院内外很大震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不务正业。但他有川人特有的倔强,他骑上自行车到处跑业务,为包括他在内15个跳进商海的科研人员谋生活。

1983年,他签了27个合同,与海淀区的小工厂建立技术协作关系,经媒体报道,引起上层关注,主管经济工作的胡启立、方毅都做了批示,对他大加褒扬。海淀区放宽了办公司的政策,1984年,四通、信通、科海、联想公司相继诞生,“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初具规模。

陈春光的研究方向是高深的核聚变,他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核聚变基地,在中科院物理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而在中关村,他的这些专业几乎都派不上用场。从1980年后,他基本上放弃了学术研究,把服务部改成华夏硅谷公司,一天乐此不疲谈判生意。曾为美国的一家公司做数据录入,但半途流产。

在他的首倡下,中关村规模日渐膨胀,出现了不少后起之秀,但他的公司一直萎靡不大,多次卷入经济纠纷,两次遭人绑架。他曾感言“思想活跃,很有悟性,不等于能办好公司,相反办好公司的企业家,多是搞营销、搞金融、会管理的人,而不是科学家。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这一点没有什么好回避的。”

陈春光晚年成为一个“历史人物”,平时无人记挂,到了某些纪念日,则有媒体上门采访一二。很多人认为,他若一直在实验室工作,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他则说:“每一代人只能做他当时认为最重要的事,做了这件也许就要放弃那一件。即使做了愚蠢的事,也不后悔,因为时间总是在往前走的。2004年8月9日去世,享年70岁。

0
喜欢的话,不妨鼓励一下哦~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最新评论 0人评论 0人参与 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轻创企易立场。